玉米这种现象是假熟,可别急着收,否则减产!
玉米假熟是指玉米在生育后期,其外观上看似已经成熟,但实际上籽粒尚未完全成熟的一种现象。
一、表现
从外观来看,玉米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变黄干枯,果穗苞叶变白且松散,但此时籽粒灌浆尚未完全结束,籽粒含水量较高,干物质积累不足,用指甲掐籽粒时会有痕迹,凹陷不能立即恢复。
二、产生原因
1. 品种特性。有些品种生育期较长,但在生长后期容易出现假熟现象。这些品种可能对环境条件较为敏感,或者在特定生长阶段的发育进程与其他品种有所不同。
2. 气候因素。干旱:生长后期遇到干旱,会使植株过早衰老,呈现出假熟状态。水分不足影响了籽粒的正常灌浆,导致籽粒不能充分充实。低温:如果在玉米灌浆后期气温骤降,会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输送,使玉米生长发育受阻,出现假熟现象。
3. 种植管理不当。施肥不合理:如果前期氮肥施用过多,而后期磷、钾肥不足,会导致玉米生长不平衡,植株过早衰老,出现假熟。种植密度过大:植株之间相互竞争养分、水分和光照,导致生长不良,容易出现假熟。
三、危害
玉米发生假熟后,如果收获过早会因灌浆不足,造成玉米减产和品质降低。
四、预防措施
1. 选择合适品种。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、土壤类型和种植模式,选择生育期适中、抗逆性强的品种,减少假熟现象的发生。
2. 合理施肥。注重平衡施肥,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求,合理搭配氮、磷、钾肥的施用比例和时间。在生育后期,适当增施磷、钾肥,促进籽粒灌浆。
3. 科学浇水。玉米生育后期要确保充足的水分供应,尤其是在灌浆关键时期,遇干旱及时浇水,避免因水分不足导致假熟。
4. 合理密植。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,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,保证植株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和充足的养分供应。
5.适时收获。玉米成熟分为乳熟、蜡熟和完熟三个时期。乳熟至蜡熟期间,玉米种子内部水分含量较高。只有在完熟阶段,玉米籽粒中的水分才会大量流失,采用直收方式的玉米品种,其籽粒、硬度均为最高,不易破裂,这个时候进行收割,才是适宜的时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