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玉米市场呈现弱势震荡格局,短期价格或继续下行

近期,国内玉米市场受新粮上市等多种因素影响,呈现弱势震荡格局。

从市场动态来看,本周(2025.9.19—9.25)国内玉米收购价格延续跌势,企业收购均价 2248 元 / 吨,周跌 0.71%。东北新粮上市潮粮到货高峰,供过于求价格下压,华北阴雨致粮源流通下降,企业采购需求提高价格窄幅上行,整体南北分化但跌势主导。

东北产区方面,辽宁及黑龙江新粮收获范围扩大,种植户售粮积极性较高,新粮陆续上市供应,开秤收购的加工企业增多。不过随着新玉米上量增多,下游需求相对低迷,深加工企业亏损加剧,收购价格有所下调。黑龙江绥化深加工企业报价已跌回开秤价格下方,绥化象屿潮粮价格累计下跌 120 元 / 吨,黑龙江东部深加工价格下跌 80 元 / 吨左右,当前黑龙江深加工企业三等潮粮 30 水收购价格在 1600-1810 元 / 吨左右,基层新季干粮价格 2070-2100 元 / 吨左右,水 15 内,跌幅偏小。辽宁地区因价格不太高,跌势偏缓,且南北港口库存很低,港内采购情绪良好支撑辽宁产地价格,目前辽宁干粮走货价格仍在 2200 元 / 吨徘徊。

华北产区前期密集上量,深加工企业价格跌跌不休。近期华北阴雨天气不断,上量减少,企业价格企稳反弹,不过价格上涨主要受天气影响,随天气转好,上量易再次增加,因此深加工企业提价积极性不足,基层建库意愿也弱。

饲料养殖方面,因陈粮偏紧,新季玉米质量不稳定等影响,陈粮价格坚挺,区域走高,加之双节适量备货,采购积极性良好,不过夏玉米上市在即,企业多以按需采购为主。此外,小麦价格小幅趋强,玉米小麦价差扩大,利于后期低价后玉米性价比。

期货市场方面,9 月 26 日,大连玉米期货 2511 合约低开收涨,主力合约涨 13 元至 2178 元,减仓放量;CBOT 玉米期货 12 月合约收涨 1.5 美分至每蒲式耳 4.2575 美元,因市场担忧美国玉米单产或低于预期。

分析师预计,下周玉米收购均价或继续下跌至 2220—2250 元 / 吨,产业链产品多呈稳中偏弱走势。玉米淀粉、蛋白粉、胚芽、玉米油等产业链多数产品价格下跌或弱稳,市场供需面宽松,需求端节前备货基本完成,交投活跃度低,观望情绪浓厚。

国际市场方面,USDA9 月供需报告偏空,上调种植面积,小幅下调单产,总产量上调。分析师们预计截至 2025 年 9 月 18 日的一周,美国玉米出口净销售量可能介于 100 到 180 万吨之间。低价推动美玉米需求,周度出口销售量超预期,形成一定支撑,CBOT 玉米盘面在 400 美分一线震荡。此外,巴西外贸秘书处 (Secex) 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,9 月 1-19 日,巴西玉米出口量为 473 万吨,去年 9 月全月为 642 万吨。泰国政府宣布,将自 2026 年 1 月 1 日起禁止进口来自 “烧荒” 耕作方式生产的饲料玉米,这一措施被视为应对跨境空气污染危机的重要举措,同时也为美国玉米进入泰国市场铺路。